2015年41卷1期
显示方式:
2015, (1)
:1-8.
摘要:
采用Monte Carlo方法,在巨正则系综下对Lennard Jones(L J)流体临界点和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模拟。在完整标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Q 参数法并结合直方图再加权技术进行有限尺寸标度外推得到L J流体临界温度Tc*=1.316 4±0.001 7,临界密度ρc*=0.316 7±0.000 7,这与已有报道结果相吻合。同时计算了L J流体近临界相平衡性质,并分析了L J流体的临界不对称性,研究发现,影响共存曲线直径的因素中,|t|1-α项占主导地位,|t|2β项的贡献较弱。
采用Monte Carlo方法,在巨正则系综下对Lennard Jones(L J)流体临界点和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模拟。在完整标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Q 参数法并结合直方图再加权技术进行有限尺寸标度外推得到L J流体临界温度Tc*=1.316 4±0.001 7,临界密度ρc*=0.316 7±0.000 7,这与已有报道结果相吻合。同时计算了L J流体近临界相平衡性质,并分析了L J流体的临界不对称性,研究发现,影响共存曲线直径的因素中,|t|1-α项占主导地位,|t|2β项的贡献较弱。
2015, (1)
:9-14.
摘要: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醇胺浮选药剂十二胺、十二醇及其混合物与石英的界面作用,得到吸附稳定后的团簇形貌及水分子排布,发现十二胺可在石英表面形成稳定的柱状半胶束,而十二醇则不与石英表面发生作用,悬浮在水相之中。对混合药剂而言,十二醇可以通过疏水性碳链间作用黏聚在十二胺半胶束上方,但不改变胶束化过程,该现象可调节矿物表面的zeta电位,提高浮选效率。研究发现两种药剂均不能吸附在表面羟基化的石英上,故在低pH条件下,它们均不能有效浮选石英。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醇胺浮选药剂十二胺、十二醇及其混合物与石英的界面作用,得到吸附稳定后的团簇形貌及水分子排布,发现十二胺可在石英表面形成稳定的柱状半胶束,而十二醇则不与石英表面发生作用,悬浮在水相之中。对混合药剂而言,十二醇可以通过疏水性碳链间作用黏聚在十二胺半胶束上方,但不改变胶束化过程,该现象可调节矿物表面的zeta电位,提高浮选效率。研究发现两种药剂均不能吸附在表面羟基化的石英上,故在低pH条件下,它们均不能有效浮选石英。
2015, (1)
:15-22.
摘要: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云南玉溪煤和新疆准东煤的加氢热解煤焦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成焦压力、停留时间及气氛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并利用均相模型计算了各煤焦的非等温气化动力学参数。采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上述两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水蒸气气化特性,考察了成焦气氛对煤焦气化速率和气体产物组成的影响。热重气化实验表明,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玉溪煤焦,前者的反应活化能远小于后者的反应活化能;无论哪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加氢过程碳转化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在相近的碳转化率下,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在水蒸气气化的情况下,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同样好于玉溪煤焦。总体上准东加氢热解煤焦的产氢率相比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有所增加,不过对于这两种煤焦,随着气化温度提高,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均逐渐接近于热力学平衡所得的计算值。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云南玉溪煤和新疆准东煤的加氢热解煤焦二氧化碳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成焦压力、停留时间及气氛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并利用均相模型计算了各煤焦的非等温气化动力学参数。采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上述两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水蒸气气化特性,考察了成焦气氛对煤焦气化速率和气体产物组成的影响。热重气化实验表明,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玉溪煤焦,前者的反应活化能远小于后者的反应活化能;无论哪种煤,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加氢过程碳转化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在相近的碳转化率下,加氢热解煤焦的气化反应性明显好于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在水蒸气气化的情况下,准东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同样好于玉溪煤焦。总体上准东加氢热解煤焦的产氢率相比氮气气氛热解所得煤焦有所增加,不过对于这两种煤焦,随着气化温度提高,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均逐渐接近于热力学平衡所得的计算值。
2015, (1)
:23-27.
摘要:
煤灰的黏温特性对以液态排渣的气流床气化炉至关重要。选用岳阳煤灰为原料,在实验室购置的RV DV Ⅲ型高温黏度计上分别从样品量、升温条件、降温速率等方面对煤灰黏温特性的测试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此仪器进行煤灰黏温特性测试,制灰量至少为80 g,预熔后的渣样量为40~50 g;一般以待测样品流动温度(TF)以上200 ℃作为测试的最高温度,样品升温段在灰熔点以下100 ℃能以较快速率升温,在灰熔点附近降低升温速率并在灰熔点左右恒温。采用连续降温方式进行测试,分析显示以1 ℃/min降温速率进行测试较合理。
煤灰的黏温特性对以液态排渣的气流床气化炉至关重要。选用岳阳煤灰为原料,在实验室购置的RV DV Ⅲ型高温黏度计上分别从样品量、升温条件、降温速率等方面对煤灰黏温特性的测试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此仪器进行煤灰黏温特性测试,制灰量至少为80 g,预熔后的渣样量为40~50 g;一般以待测样品流动温度(TF)以上200 ℃作为测试的最高温度,样品升温段在灰熔点以下100 ℃能以较快速率升温,在灰熔点附近降低升温速率并在灰熔点左右恒温。采用连续降温方式进行测试,分析显示以1 ℃/min降温速率进行测试较合理。
2015, (1)
:28-33.
摘要:
利用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构建光诱导RNAi系统,并对系统转染比例、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和shRNAmir表达载体的核心启动子进行优化。通过构建不同启动子的光敏转录因子GAVPO表达载体和不同核心启动子的shRNAmir表达载体,分析它们对报告基因的干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AVPO的表达量对报告基因沉默效果和shRNAmir的背景表达水平至关重要。低表达量的GAVPO能够实现对报告基因的微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到约60%;而高表达量的GAVPO能够高效抑制报告基因表达,报告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到34%。
利用光诱导基因表达系统,构建光诱导RNAi系统,并对系统转染比例、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和shRNAmir表达载体的核心启动子进行优化。通过构建不同启动子的光敏转录因子GAVPO表达载体和不同核心启动子的shRNAmir表达载体,分析它们对报告基因的干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AVPO的表达量对报告基因沉默效果和shRNAmir的背景表达水平至关重要。低表达量的GAVPO能够实现对报告基因的微调控,报告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到约60%;而高表达量的GAVPO能够高效抑制报告基因表达,报告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到34%。
2015, (1)
:34-42.
摘要:
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四元伯胺封端的氨酯脲型聚醚胺(TAPEU),并用于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DGEBA/DETA)固化体系。利用核磁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IR)表征了TAPEU的结构,系统表征了TAPEU改性DGEBA/DETA材料的氢键化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交联网络结构、拉伸断裂面形貌特征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TAPEU;当TAPEU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时,材料交联密度降低,氢键化作用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增加;引入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体系,断裂面具有明显韧性断裂特征,且出现微相分离;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韧性和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添加摩尔分数为50% TAPEU2000的改性材料冲击强度提高了6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30%。
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四元伯胺封端的氨酯脲型聚醚胺(TAPEU),并用于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DGEBA/DETA)固化体系。利用核磁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IR)表征了TAPEU的结构,系统表征了TAPEU改性DGEBA/DETA材料的氢键化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交联网络结构、拉伸断裂面形貌特征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TAPEU;当TAPEU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时,材料交联密度降低,氢键化作用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增加;引入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体系,断裂面具有明显韧性断裂特征,且出现微相分离;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韧性和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添加摩尔分数为50% TAPEU2000的改性材料冲击强度提高了6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30%。
2015, (1)
:43-47.
摘要:
采用酶提取法对藻粉中叶黄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提取剂、不同种类酶、酶的使用量、酶解时间及搅拌时间对叶黄素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对叶黄素提取的影响,以叶黄素提取量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酶液添加量为5 mL,酶解时间2.5 h,磁力搅拌时间2.5 h,此条件下叶黄素最佳提取量为2.18 mg/g。
采用酶提取法对藻粉中叶黄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提取剂、不同种类酶、酶的使用量、酶解时间及搅拌时间对叶黄素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对叶黄素提取的影响,以叶黄素提取量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酶液添加量为5 mL,酶解时间2.5 h,磁力搅拌时间2.5 h,此条件下叶黄素最佳提取量为2.18 mg/g。
2015, (1)
:48-53.
摘要:
氯代有机溶剂与酚类化合物复合污染地下水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地下水环境中溶解氧缺乏,好氧微生物降解作用难以发挥。本文驯化好氧微生物Burkholderia cepacia耐受高浓度H2O2,并利用H2O2作为供氧源降解地下水环境中的三氯乙烯(TCE)和苯酚。结果表明,对于Burkholderia cepacia的生长过程,H2O2的最佳投加量为4 mmol/L,加入H2O2后,会短暂抑制TCE降解,但最终大幅提高了TCE的降解率,达到79.80%。动力学分析表明,在H2O2供氧条件下,共代谢苯酚与TCE的比降解速率可以由Monod模型和Haldane模型分别进行描述,且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好氧微生物控制地下水环境中的TCE和苯酚复合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氯代有机溶剂与酚类化合物复合污染地下水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地下水环境中溶解氧缺乏,好氧微生物降解作用难以发挥。本文驯化好氧微生物Burkholderia cepacia耐受高浓度H2O2,并利用H2O2作为供氧源降解地下水环境中的三氯乙烯(TCE)和苯酚。结果表明,对于Burkholderia cepacia的生长过程,H2O2的最佳投加量为4 mmol/L,加入H2O2后,会短暂抑制TCE降解,但最终大幅提高了TCE的降解率,达到79.80%。动力学分析表明,在H2O2供氧条件下,共代谢苯酚与TCE的比降解速率可以由Monod模型和Haldane模型分别进行描述,且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好氧微生物控制地下水环境中的TCE和苯酚复合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5, (1)
:54-59.
摘要:
以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为产电菌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菌液分别在0、100、200 mT的垂直磁场下动态处理1 h,然后接种到MFC1、MFC2和MFC3中,研究动态磁场处理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磁场处理使产电菌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延长、稳定电压降低、表观内阻增大,MFC1、MFC2和MFC3的表观内阻依次为329、507、353 Ω;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可知,相比对照组MFC活化内阻,经磁场处理的产电菌MFC全电池的活化内阻变大,其中MFC1、MFC2和MFC3的活化内阻依次为12.34、28.29、16.87 Ω;循环伏安测试发现经过动态磁场处理的产电菌其电化学活性降低。
以Geobacter sulfurreducens为产电菌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菌液分别在0、100、200 mT的垂直磁场下动态处理1 h,然后接种到MFC1、MFC2和MFC3中,研究动态磁场处理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磁场处理使产电菌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延长、稳定电压降低、表观内阻增大,MFC1、MFC2和MFC3的表观内阻依次为329、507、353 Ω;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可知,相比对照组MFC活化内阻,经磁场处理的产电菌MFC全电池的活化内阻变大,其中MFC1、MFC2和MFC3的活化内阻依次为12.34、28.29、16.87 Ω;循环伏安测试发现经过动态磁场处理的产电菌其电化学活性降低。
2015, (1)
:60-65.
摘要:
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和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硬脂酸为改性剂,采用“一步法”制备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陈化时间对其活化指数和吸油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仪(LPSA)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其特性进行了表征,并在聚丙烯(PP)中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其最佳制备工艺为:在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90 min、陈化时间90 min下,制得的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散性高,与聚丙烯(PP)的相容性好,其填充量为50%的PP混合物的热学性能优良,氧指数达到28.5,垂直燃烧等级为V 0级。
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和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硬脂酸为改性剂,采用“一步法”制备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陈化时间对其活化指数和吸油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仪(LPSA)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其特性进行了表征,并在聚丙烯(PP)中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其最佳制备工艺为:在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90 min、陈化时间90 min下,制得的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分散性高,与聚丙烯(PP)的相容性好,其填充量为50%的PP混合物的热学性能优良,氧指数达到28.5,垂直燃烧等级为V 0级。
2015, (1)
:66-71.
摘要:
煤制甲醇合成变换过程中,需要把原料气中的一部分CO变换成CO2与H2,以提高H2的含量。为了能够快速地得到CO的变换率,利用偏最小二乘在提取信息、去噪、精简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将其与混合Pi Sigma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了融合,建立了CO变换率预测模型。该模型仿真时间短且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指导并调整甲醇合成净化气中的碳氢比。
煤制甲醇合成变换过程中,需要把原料气中的一部分CO变换成CO2与H2,以提高H2的含量。为了能够快速地得到CO的变换率,利用偏最小二乘在提取信息、去噪、精简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将其与混合Pi Sigma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了融合,建立了CO变换率预测模型。该模型仿真时间短且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指导并调整甲醇合成净化气中的碳氢比。
2015, (1)
:72-76.
摘要: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水位的控制性能不好是引发机组非计划停堆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低功率平台下,蒸汽发生器水位的“缩涨效应”明显,并且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的测量误差较大,利用传统的控制方案来控制水位的稳定比较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无模型自适应(MFAC)控制策略,即外环采用MFAC控制,内环采用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蒸汽发生器的PID串级控制相比,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抗干扰性和鲁棒性也优于现行的PID串级控制。此外,MFAC的设计过程和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水位的控制性能不好是引发机组非计划停堆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低功率平台下,蒸汽发生器水位的“缩涨效应”明显,并且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的测量误差较大,利用传统的控制方案来控制水位的稳定比较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无模型自适应(MFAC)控制策略,即外环采用MFAC控制,内环采用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蒸汽发生器的PID串级控制相比,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抗干扰性和鲁棒性也优于现行的PID串级控制。此外,MFAC的设计过程和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2015, (1)
:77-83.
摘要:
现有的基于一般图论的空间知识表示模型难以反映知识系统的复杂构成和所隐含的组织结构。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混合超图(Hybrid hypergraph)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超图的空间知识表示模型,用来组织规模巨大、连接复杂多样且具有嵌套特性的空间知识网络。该模型用混合超图的超边来表示多元空间关系。对基本的二元区域拓扑关系进行扩展,提出了多元的超拓扑关系来定性地描述多个空间对象间的分离、相连和包含等。以超拓扑关系为例,通过对一个小型环境的表述,说明了基于混合超图的空间知识表示模型的应用,为复杂空间知识的表示、组织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思路。
现有的基于一般图论的空间知识表示模型难以反映知识系统的复杂构成和所隐含的组织结构。针对这一问题,引入混合超图(Hybrid hypergraph)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超图的空间知识表示模型,用来组织规模巨大、连接复杂多样且具有嵌套特性的空间知识网络。该模型用混合超图的超边来表示多元空间关系。对基本的二元区域拓扑关系进行扩展,提出了多元的超拓扑关系来定性地描述多个空间对象间的分离、相连和包含等。以超拓扑关系为例,通过对一个小型环境的表述,说明了基于混合超图的空间知识表示模型的应用,为复杂空间知识的表示、组织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思路。
2015, (1)
:84-88.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一种新兴的传感器网络。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协议是WSNs中最流行的簇类协议之一,它通过概率模型选择簇头,并且周期性地改变簇头来实现最大化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寿命。本文通过网络中节点的能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对Leach协议中节点成为簇头的概率公式进行修正,从而改进协议的簇头选择算法,平衡网络的能耗,达到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目的。基于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平台的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Leach算法可以延长WSNs的寿命。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一种新兴的传感器网络。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协议是WSNs中最流行的簇类协议之一,它通过概率模型选择簇头,并且周期性地改变簇头来实现最大化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寿命。本文通过网络中节点的能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对Leach协议中节点成为簇头的概率公式进行修正,从而改进协议的簇头选择算法,平衡网络的能耗,达到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目的。基于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平台的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Leach算法可以延长WSNs的寿命。
2015, (1)
:89-96.
摘要:
云联盟通过将隶属不同组织机构的云资源形成联盟解决单个云资源有限的问题。基于容器的虚拟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更为轻量和便捷的虚拟化技术,可以替代Hypervisor抽象出的虚拟机。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容器虚拟化云联盟的资源管理模型,并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提出一种兼顾用户QoS约束和云平台资源利用率的资源分配方法。多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都能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率。
云联盟通过将隶属不同组织机构的云资源形成联盟解决单个云资源有限的问题。基于容器的虚拟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更为轻量和便捷的虚拟化技术,可以替代Hypervisor抽象出的虚拟机。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容器虚拟化云联盟的资源管理模型,并采用博弈论的方法,提出一种兼顾用户QoS约束和云平台资源利用率的资源分配方法。多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都能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率。
2015, (1)
:97-102.
摘要:
针对所制备的由不同表面处理和不同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测定其在变温度场下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得到了一系列关系曲线,初步分析了材料的热性能特点和规律。通过分析,发现随填充物含量的增加,由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填充的PTFE材料的导热性能均有所提高,但差异较大;特别是当热源输入温度较高时,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均显著增加。通过透射电镜(TEM)分析了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在PTFE中的微观结构,预测了在不同温度场下,材料各组分和内部结构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针对所制备的由不同表面处理和不同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测定其在变温度场下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得到了一系列关系曲线,初步分析了材料的热性能特点和规律。通过分析,发现随填充物含量的增加,由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填充的PTFE材料的导热性能均有所提高,但差异较大;特别是当热源输入温度较高时,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均显著增加。通过透射电镜(TEM)分析了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在PTFE中的微观结构,预测了在不同温度场下,材料各组分和内部结构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2015, (1)
:103-110.
摘要:
报道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复杂结构核 壳微颗粒的制备方法。对微流控装置进行模块化分析,组装了不同结构的微流控装置。装置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扩展性强等优点。利用这些装置分别制备了包含不同尺寸或组分内液滴的W/O/W型复合乳液模板。之后结合紫外聚合反应,合成了包埋不同尺寸内核的核 壳微颗粒。此外,引入海藻酸水凝胶优化体系,解决了内核包埋物扩散问题,合成了包埋不同组分内核的核 壳微颗粒。对乳液模板及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其具有单分散性高、结构均一性强的特点。此种复杂结构核 壳微颗粒在药物控释、微反应器、示踪颗粒等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报道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复杂结构核 壳微颗粒的制备方法。对微流控装置进行模块化分析,组装了不同结构的微流控装置。装置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扩展性强等优点。利用这些装置分别制备了包含不同尺寸或组分内液滴的W/O/W型复合乳液模板。之后结合紫外聚合反应,合成了包埋不同尺寸内核的核 壳微颗粒。此外,引入海藻酸水凝胶优化体系,解决了内核包埋物扩散问题,合成了包埋不同组分内核的核 壳微颗粒。对乳液模板及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其具有单分散性高、结构均一性强的特点。此种复杂结构核 壳微颗粒在药物控释、微反应器、示踪颗粒等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2015, (1)
:111-117.
摘要:
以球面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运用切片法,综合考虑了滚子 滚道凸度以及轴承内圈倾斜角的影响,建立了滚子并排和滚子错排的球面滚子轴承滚子载荷的计算模型。数值计算了内圈倾斜角、径向游隙、滚子错排角、以及外载荷等参数对球面滚子轴承滚子载荷和轴承内圈径向位移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外载荷作用下,轴承内圈倾斜角度与滚子最大载荷呈线性变化规律;错排滚子的球面滚子轴承最大滚子载荷比并排略小,内圈径向位移量也略小。
以球面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运用切片法,综合考虑了滚子 滚道凸度以及轴承内圈倾斜角的影响,建立了滚子并排和滚子错排的球面滚子轴承滚子载荷的计算模型。数值计算了内圈倾斜角、径向游隙、滚子错排角、以及外载荷等参数对球面滚子轴承滚子载荷和轴承内圈径向位移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外载荷作用下,轴承内圈倾斜角度与滚子最大载荷呈线性变化规律;错排滚子的球面滚子轴承最大滚子载荷比并排略小,内圈径向位移量也略小。
2015, (1)
:118-124.
摘要:
为研究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的传热特性搭建了模型实验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工况下水箱内部的水在竖直方向上呈现温度分层。对比分析不同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发现由Dittus Boelter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内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误差为0.35%;由McAdams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外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水平段和竖直段误差分别为0.55%和3.28%。明确了最适合管内、管外对流的传热计算公式分别为Dittus Boelter公式和McAdams公式。
为研究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的传热特性搭建了模型实验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工况下水箱内部的水在竖直方向上呈现温度分层。对比分析不同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发现由Dittus Boelter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内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误差为0.35%;由McAdams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外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水平段和竖直段误差分别为0.55%和3.28%。明确了最适合管内、管外对流的传热计算公式分别为Dittus Boelter公式和McAdams公式。
2015, (1)
:125-131.
摘要:
通过测量分析受试者小腿胫骨前肌和腓骨短肌的肌音信号,对踝关节背伸、跖屈、外展、内收等4个动作进行模式识别研究。提出了基于二次包络线的不等长信号分割算法,以及基于非线性小波变换的奇异值特征提取方法,并使用SVM分类器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不等长分割的算法可以有效截取踝关节肌音信号的动作段信号;在两通道信号采集的情况下,利用非线性小波变换得到的奇异值特征在踝关节四模式识别中总体准确率可以达到87.8%,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测量分析受试者小腿胫骨前肌和腓骨短肌的肌音信号,对踝关节背伸、跖屈、外展、内收等4个动作进行模式识别研究。提出了基于二次包络线的不等长信号分割算法,以及基于非线性小波变换的奇异值特征提取方法,并使用SVM分类器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不等长分割的算法可以有效截取踝关节肌音信号的动作段信号;在两通道信号采集的情况下,利用非线性小波变换得到的奇异值特征在踝关节四模式识别中总体准确率可以达到87.8%,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2015, (1)
:132-136.
摘要:
为了提高管道损伤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和单纯形遗传算法的两段式的管道损伤位置和程度的识别方法。首先将管道的柔度差曲率矩阵与广义残余力向量差两种信息源通过D 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初步判定管道损伤位置,然后通过单纯形遗传算法精确识别管道损伤位置与程度。考虑到基本遗传算法局部搜索不强、易发生早熟的缺点,提出了与局部搜索算法(单纯形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改进策略。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考虑2%随机噪声影响情况,采用数据融合进行初步定位的方法大大缩小了可疑损伤区域范围,通过单纯形遗传算法能够进一步精确识别管道损伤位置及程度。本文提出的方法提高了管道损伤位置与程度识别的效率与准确率。
为了提高管道损伤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和单纯形遗传算法的两段式的管道损伤位置和程度的识别方法。首先将管道的柔度差曲率矩阵与广义残余力向量差两种信息源通过D S证据理论融合算法初步判定管道损伤位置,然后通过单纯形遗传算法精确识别管道损伤位置与程度。考虑到基本遗传算法局部搜索不强、易发生早熟的缺点,提出了与局部搜索算法(单纯形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改进策略。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考虑2%随机噪声影响情况,采用数据融合进行初步定位的方法大大缩小了可疑损伤区域范围,通过单纯形遗传算法能够进一步精确识别管道损伤位置及程度。本文提出的方法提高了管道损伤位置与程度识别的效率与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