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李友荣, 宋健瑜, 黄予良, 董树沛.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Ⅲ.溶氧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6).
    引用本文: 李友荣, 宋健瑜, 黄予良, 董树沛.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Ⅲ.溶氧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6).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Ⅲ.溶氧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

    • 摘要: 本文考查了螺旋霉素发酵过程中溶氧的变化规律,不同溶氧水平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各种前体、混合碳源、氮源等对溶氧变化和发酵单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混合碳源下,溶氧在发酵过程中一般会出现3次低谷;溶氧水平在发酵前期一般维持在10~40%,后期维持在40~70%空气饱和度的水平,溶氧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前体中乙酸钠有提高发酵单位的作用。比较不同比例的混合碳源发现,淀粉∶葡萄糖=5.5~6.5∶1时发酵中后期的呼吸仍较强,其溶氧水平在50~60%,混合碳源中含乳糖或蔗糖时发酵中、后期呼吸减弱,溶氧水平在75%以上。比较不同菌种的生产能力时也发现,中、后期呼吸减弱的,发酵单位低。发酵培养基中加适量油,可降低糖耗1/3,提高发酵单位42%。

       

    /

    返回文章
    返回